当前位置:66书库>书库>历史军事>带着仓库回古代> 第五百二十四章 审问

第五百二十四章 审问

  大堂里一时间纷纷闹闹,杨青娥百口莫辩,不过她可不是忍气吞声的人,真把她惹急了,直接下手剁人都是有可能的——她可是守贞的寡妇,朝廷虽不提倡守贞,却也不吝啬夸赞褒奖!守贞的寡妇为了保全自己砍死个把上门欺辱她的男人,按照惯例和律法,朝廷不仅不会怪罪她,还要奖励她,地方志还要把她记录在烈女录中!

  而且她不仅可以直接剁人,还可以找城阳求援。虽然找城阳求援就要仗势欺人,但是像崔书生这样的,还配称个人?

  梁瑞沉吟片刻,叫来随侍,支起屏风,把崔书生、翠甜、杨青娥远远地隔开,确保低声说话互相听不见的距离。每个隔间里放下一张书案和笔墨,还配了个书童。

  梁瑞安排好了临时审问的场所,说道:“你们各执一词,我亦不能分辨孰是孰非,只好多问几个问题,你们分别回答,不会写字可以找书童儿代写。”

  崔书生闻言暗喜,为了拿到证据,他私底下买通了和杨青娥走得近的杂工,连杨青娥身上几颗痣都知道。

  他得意地往杨青娥那边投去一眼,满心都是志在必得。

  梁瑞已经开始连续发问了:

  “有人举证你们时常把臂同游,则何时开始?一共私会了多少次?都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既然是私下相会,互相如何昵称?”

  “既然是相好,对方家乡籍贯何处?不要假装不知道,把知道的都写上,本官自有论断!”

  “既然时常出游,都去的什么地方,买过些什么、吃了些什么,谁付钱,用了多少钱,钱都是哪里来的!”

  ……

  一连串的问题,全是细节,他们写一张,梁瑞就收一张,收完还找来自己的幕僚和主簿出去办差。

  崔书生写着写着,冷汗就下来了。他写的他们从今年初认识的,六月好上的,一共私会了十七次,在某月某日傍晚,某地某铺面之类。

  至于杨青娥的籍贯什么的,崔书生当然不敢写真实的情况,就只能写她的假身份,什么北海都护府的学生的女先生,守着寡的杨北海之类。

  ……

  随着梁瑞越问越细,很多问题甚至是反复出现的,崔书生就觉得不对劲了,心虚了。

  有些问题他没准备过,都忘了自己上次回答的答案是什么。

  有些问题的答案是能求证的,只要出去找到相关的地方问一问,就知道了。

  所以越到后面他越不敢下笔。

  翠甜也是个大问题,崔书生只和翠甜交代了一定要抱着杨青娥当娘,因为她家有钱有势,可是很多其他信息他没和翠甜交代。

  翠甜人小鬼大,还不知会答些什么上去呢!

  至于杨青娥,他就更不知道她会怎么回答了,万一……万一……

  崔书生有点后悔,怎么就选了今天动手,怎么就撞上了一个不熟悉的新到任的官员!

  他早早就计划好了,先在人前刻意营造出他和杨青娥有私情的假象,然后趁着杨青娥落单的机会把生米煮成熟饭。在崔书生的观念里,女子一旦失身,倒也算不得人了,还不是男的怎么说就怎么是?

  梁瑞察言观色,加上之前就有判断——男女之争如果是女子表现得更激烈更凶猛,一般是这女子更占理;两人之争,谁更乐意见官,谁更占理,因为他/她见官得到的好处更多,说明不见官也就是当前受到的损失更大。

  所以一开始梁瑞就更怀疑这个崔书生的说辞,一番问答下来,他就更怀疑了。

  特别是他看到崔书生写的杨青娥的籍贯信息,说她是北海人等等,马上梁瑞就猜到了杨青娥正是北海都护府的使者在路上遇到的那个教了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先生。

  梁瑞心里很感激这个“女先生”,知道杨青娥就是女先生后,对杨青娥更是拉满了好感。

  再看崔书生写的东西,那漏洞也多了去了。杨青娥根本就不是北海人,更不是什么杨寡妇,崔书生这么写,说明杨青娥没有和他说实话,那么他俩的关系到底如何,就很值得商榷。

  就算杨青娥有心隐瞒吧,难道崔书生就不怀疑?杨青娥说话可没半点儿北海的口音,她那一口都是字正腔圆的官话啊!可推知平时的起居习惯,必定也不像北海的风俗。

  收上来的答案,梁瑞全部递给了随从去查。

  杨青娥说没有私情,仅有的几次共同出现,也是对方“刚好顺路”就聊两句,最多到巷口就分开了。杨青娥是住在学塾里的,很少有外出的时候,她记不太清,就如实写了自己记得的几次“偶遇”崔书生的时间。

  再对比崔书生言之凿凿具体到日子的“私会”,梁瑞还是更相信杨青娥的回答。

  正常人能记得十天之内自己干了什么就不错了,崔书生回答的十七次“私会”可是分布在半年内的,若非刻意记了日子,就是瞎编。

  不过梁瑞也没完全武断,而是命人完全按照供述去外面打听。

  至于互相的昵称,就更可见一二了,崔书生并不知道杨青娥在外面的化名,他也没想过和姑娘相好的时候还能有什么爱称、昵称的,就随便诌了个“杨卿”上去。因为他在京城还有余钱进勾栏院时,和jinv就是如此爱称的。

  而杨青娥的回答就是没这回事,单知道他姓崔而已,平日往来就叫他“崔举人”罢了,顶多再加个籍贯。

  崔书生的回答更假,很难相信一个风流书生和爱侣之间的爱称竟然是“姓氏+卿”这种非常不口语的称呼,就算是不解风情如梁瑞及先夫人仇氏,那也是有些闺房情趣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