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6书库>书库>其他小说>大宋道医> 2、苏家三郎

2、苏家三郎

/>
  现下,青枝和采莲都在里间帮着张稳婆助程氏生产。

  “生了生了,是个小郎君!”

  屋内的痛呼声渐弱,直至止歇。苏洵还未见到长子的模样,张稳婆报喜的声音就先从帘后传出。

  顾不得看张稳婆怀中的襁褓一眼,苏洵就心焦地追问起程氏的情况:“张婆婆,我夫人情况如何?”

  “郎君放心,母子平安。苏二夫人有些脱力,现下睡过去了。等她醒了,喂一碗参汤,再慢慢调理调理,便能恢复了。”张稳婆说着,将襁褓递给苏洵,“您不抱一抱小郎君吗?”

  苏洵这才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看着小脸还没巴掌大的长子,心头柔软成一片,连平日里端正严肃的眉眼也不觉柔和下来。

  被生父抱入怀中,襁褓中的小婴儿若有所感,湿漉漉的睫毛微微颤动,挣扎了片刻后,自出生以来,第一次睁开了双眼。

  黑葡萄似的眼睛一眨不眨地与苏洵对视,初生婴儿懵懂的双瞳里仿佛有一瞬间翻涌起复杂的情绪,但还没等苏洵细看,就如雁过长空,了无痕迹了。

  “哇——哇——”怀中的婴儿小嘴一瘪,哇哇大哭起来,用嘹亮的声音与这个陌生的世界打了个招呼。

  景佑元年,正月十八日。

  苏洵长子诞。

  ·

  草长莺飞二月天,卯时的天还未全亮,纱縠行里的纺织声就已此起彼伏了。黄莺儿在梨树枝头穿梭嬉闹,雪白的梨花“簌簌”落下,远远望去,像落了满院的白雪。

  自从长子出生,苏洵就仿佛改了性子,再也不与那群豪侠外出游荡,还开始发奋读书,一心为妻儿挣个好前程。不仅如此,苏洵一家还从苏家老宅里迁出,在城南的纱縠行租了现在这间宅子。

  这宅子虽不是很大,但胜在景致清幽。白墙之外掩映着数十杆翠竹,自大门入,迎面就是一面漆了绿漆的影壁,绕过影壁,豁然开朗,一个颇有雅趣的庭院映入眼帘。

  院中有一个小池塘,池内种满了眉山最负盛名的荷花。池边是一片菜畦,种着苏家男女主人常吃的一些蔬菜。庭院东南角有一株梨树,现下正值花期,春风一来,满树花开。

  程氏与两个婢女一起经营布帛生意,院中光线好的时候,三人便将织机搬至庭院空地上,听着鸟啼织布。苏洵在读书之余,也为书坊抄书,换一些银钱。一家子男读女织,倒也能维持生计。

  但今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家中要来客人,苏家的僮仆和婢子们忙着摘菜宰鸡,准备宴席,没人得空织布。

  “三郎,看这里。来,笑一笑呀?”杨氏手里转着摇摇鼓,试图以此吸引苏三郎的注意。

  苏洵的长子在苏家排行第三,前头还有苏涣的两个儿子,不欺和不疑,因此众人都唤他“三郎”。

  “三郎,看这个小球,喜欢不?”郭氏晃了晃手中用彩线织成的流苏小球,期盼地看着榻上的小团子。

  然而,榻上的团子岿然不动,看也不看她们手里的玩具一眼。

  杨氏和郭氏见状,纷纷求助似的看向苏三郎的生母程氏。

  程氏眼里流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俯身将苏三郎抱起,笑道:“三郎这孩子自打生下来,就鲜少哭闹。每日吃了便睡,醒了便吃,省了我不少心。只是有时未免显得太过安静,也从不见他对什么东西感兴趣。”

  “这才刚满月呢,许是还小。静点也好,我家那两个混小子就太过闹腾,当初把我折磨得不行,觉都睡不好。”杨氏忙出言宽慰程氏。

  郭氏眼里闪过一丝落寞,抬手悄悄摸了摸自己的小腹,强笑道:“是啊,安安静静的也好,说明坐得住,稳得住,是个读书的好料子。”

  程氏怀中的苏三郎睫毛颤了颤,像是困极,又沉沉睡了过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