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br />
  他上任知州以来,虽勤勤恳恳,却也没有作出什么亮眼的成绩,只是平平。但伤病营的成功改革,却给了他灵感。边关军营都有这么一座伤病营,若是能总结出好的经验,在陕西各营推广开,也是一件功德。于是,那日亲自视察过后,他便梳理总结了延州伤病营的改造经验,往上递了折子,得到了圣上的赞许。这两位游方郎中,倒是他的贵人了。

  原来,那日蔺太医一语道破贵生道人的前前任太医丞的身份,当时营中除了民夫与伤兵,还有韩军头与狄青。在贵生道人的强烈要求下,营内众人都向他保证,一定死守这个秘密,不与旁人言说。况且,贵生道人任太医丞的确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旁人打听这个也没什么好处。因此,身为知州的张存一直以为贵生道人只是一位普通的游方郎中,顶多在民间有些名气。在折子上他也只提了“游方郎中

  唐、苏二人“,并未引起朝中相公们的注意。

  飘远的思绪拉回,张存低头打开那小包袱一看,发现里头都是一些便携的药丸、药膏,还有一张巴掌大的黄纸,上面详细写明了每种药物的用途,很是贴心。

  张存心中熨帖,将这些药物重新包好,放入马车内的暗匣中,打算把这些药转送给女儿张三娘。夏县贫苦,想来医药条件也不太好,这些药送给三娘,图个心安也好。

  张存没想到的是,这些药后来竟真的发挥了大用处,救了张三娘一命。为此,张三娘与她夫婿都默默记下了苏衡师徒的名字。此乃后话。

  给张存送药是苏衡的主意。当初若非这位前知州大人的支持,他与师傅也不会那么顺利地就接管了伤病营。投桃报李,张存如今卸任离去,他们师徒多少也要表达一下心意。于是,便有了送药一事。

  药一送出,苏衡便抛在了脑后。他现在正在伤病营中给一位伤卒疗伤。

  “苏小大夫,咱们这位新知州几时会来呀?这都快晌午了。”民夫丁五急得团团转。自打收到新知州要来军营巡视的消息,丁五就开始坐立不安,领着其他民夫又把伤病营的地面打扫了一遍,床单被褥也浆洗得干干净净。

  “稍安勿躁。营里平时是什么样,便展现给知州大人什么样,不必过于紧张。小心过犹不及。”苏衡头也不抬,平淡回道。

  “哦,也是。那好吧。”丁五挠挠头,冷静了下来。

  苏衡替那伤卒上好了药,取出细麻绑带正要为他包扎,有一位民夫急匆匆地冲进营内,大声提醒道:“来了来了!新任知州大人往咱们营这边过来了!”

  第48章 第48章良相良医

  “知道了。”得知范仲淹一行就要莅临伤病营这个消息,苏衡只是淡淡应了声,手下动作不停,为那位伤卒包扎好了伤口才缓缓起身。

  “大惊小怪什么,来便来了。”贵生道人今日仍旧穿着他那一身黑色滚边的黄道袍,头上裹着灰色头巾。他不耐烦戴道帽,平日里要么披头散发,要么就胡乱抓一个圆髻用头巾裹上。

  营内几人说话间,一位大官在众下属的簇拥下进了伤病营。苏衡听闻范仲淹的大名许久,至今不得一窥真容,逢此机会,不由细细打量了一番这位名动天下的范公。

  来人年过半百,已生白发,但一双眼睛沉稳而不失锐利,并不因年岁增长而变得暗淡,反而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温润却不刺眼的光辉。身量清瘦却不孱弱,身姿笔挺,傲骨铮铮,既有文士的儒雅又不失武将的气概。

  “哪位是唐大夫?”范仲淹款款开口,温煦而可亲。

  “贫道便是。”贵生道人越众站出,拱手行礼,态度不卑不亢。

  “那这位便是苏小大夫了?”范仲淹颔首回礼,又垂眸望苏衡。

  苏衡对上范仲淹的视线,不慌不忙地垂首行礼:“见过范大人。”

  “听诚之言,这伤病营的大小事务都是你做主,你师傅只是从旁辅助,可是真的?”诚之是前任延州知州张存的字,范仲淹显然已与张存交流过伤病营的事情。

  “回大人,此事属实。但伤病营能有今日模样,多亏二十位民夫的辛勤打理。他们才是最大的功臣。”苏衡不失礼仪地回道。

  范仲淹听了,微笑点头,对贵生道人道:“唐大夫教出了一位好徒弟啊。”

  贵生道人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听多了他人的夸奖,早已没了感觉。但是旁人若是夸他徒弟,那便是挠到了痒处,听得他浑身舒坦。不过当着营中这么多官员的面,他还是要装装样子的,于是只好压下嘴角,敛眉低目道:“范大人谬赞。”

  “唐大夫莫要谦虚。老夫瞧着,苏小大夫着实聪明伶俐,那便有劳苏小大夫为老夫介绍一二了。”范仲淹对苏衡微和蔼一笑。

  “是。”苏衡依令上前为范仲淹引路,“大人请往这边走。伤病营共有‘天地玄黄’四组大通铺,每个铺位都有其对应的编号……”

  苏衡虽是七岁稚龄,身量却较同辈高上许多,加上他沉稳内敛的气质,瞧着倒像是十一二岁的少年郎。明眸皓齿,芝兰玉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范仲淹一边听着苏衡条理清晰的介绍,一边观察,暗暗点头。

  苏衡领着范仲淹一行将伤病营逛了一圈,也介绍了一番营内的运作机制。范仲淹正欲提问时,有人掀开营帐入内,朗声道:“不知范大人今日前来,下官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

  “蔺太医?”范仲淹回首一看,却是一位灰袍医者,那把标志性的山羊银须让他一下子就认了出来,“蔺太医心怀黎庶,主动请缨至边关行医,何罪之有!”

  原来,范仲淹与这位蔺太医是老熟人了。范仲淹身患肺疾,每逢秋冬必然发作,发作起来往往头目昏沉,食不下咽,举动无力,很是磨人。严重时,甚至毫无征兆地昏倒,不知人事。范仲淹在开封时,此病就曾发作过两次,两次都是蔺太医出手为他治好。因此,两人对彼此都不陌生。

  “范大人此次来得正好,我为您介绍一下,这一位是——”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