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我再烧一壶。”苏衡起身道。

  贵生道人摸摸瘪瘪的肚子:“别烧了,等水开了咱俩还没渴死就先饿死了。走,跟师傅吃饭去。今儿早上路过的那家包子铺就不错。”

  “好。”

  城南的李四包子铺是青涧城中数一数二的食店。他家包子个大料足,一口下去还会爆汁,很受城中百姓的欢迎。苏衡师徒去得晚,李四包子铺前排队的人早已吃饱喝足家去了,店主李四郎正收拾东西准备关店。

  “手下留包——”贵生道人一下子急了,三步并作两步,拦住了李四郎,“要四个羊肉包子!”

  “唐大夫,您来得也太晚了,我都要关店了。羊肉包子都卖完了,还有两个豆沙包子,您要吗?”李四郎为难道。

  “有有有!唐大夫,他记错了,羊肉包子还有呢。您与苏小大夫两个人就只吃四个包子呀?这哪儿够啊!这俩豆沙包子干脆也拿走吧,不要钱,白送!”李四郎的娘子用麻布包着四个羊肉包子从里间走出来。

  “娘子,这不是……嗷!”李四郎被他娘子狠狠踩了一脚,痛呼出声。

  “给,您和苏小大夫拿好,慢慢吃。好吃再来啊。”李娘子笑容满面道。

  “多谢。”苏衡从钱袋里数出二十六枚铜板,给了离他最近的李四郎。

  “娘子,那四个羊肉包子不是你说想吃,让我一定给你留着的吗?你方才为什么踩我,我做错什么了?”李四郎又痛又委屈。

  “咱们青涧城就这两位大夫,人家为什么这么晚才来?还不是为了给咱们老百姓治病耽误了饭时。你倒好,没心没肺的!昨儿领的羊肉角子汤你可没少喝!搭棚派汤也是人家苏小大夫提议的。你说说你,除了会做包子还会什么!”李娘子戳着李四郎脑门就骂。

  “哦……我错了。娘子莫生气了,给,这是方才的包子钱。”李四郎把苏衡给他的铜板全数交给李娘子。

  “嗯?怎么还多了六文?”李娘子发觉不对。

  “豆沙包三文一个,这应该是那两个豆沙包的钱。”李四郎弱弱地说。

  “这……哎,苏小大夫也太客气了,都说了白送的。”李娘子摇头叹气。

  第56章 第56章攻守二策

  哪怕是寒冬腊月,身为大宋京城的开封依然是一派繁华热闹景象,日夜起笙歌,富贵迷人眼。开封的百姓们睡眼惺忪地从暖被窝里起来,正准备烧水做饭呢,就发现外头下起了好大好大的雪。

  “呀,下雪了,可真美啊。”

  “是啊,总算下了一场大雪。待会儿用了朝食,咱们去院子里给十七郎堆个雪狮子。去年冬天只飘了点零星小雪,那雪落在地上还没看清就化成水了,连个雪球都团不起来。今年这雪可真大啊,终于可以给十七郎堆个雪狮子了。”

  “可不是嘛,自打入冬起,他就眼巴巴地盼着了。

  开封的雪景与边关的雪景全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情。边关苦寒,雪落处是黄土大地,是千沟万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天地。开封的雪景却是一派富贵气象,雪落处是雕梁画栋,是纸醉金迷,是葱葱佳气锁龙城,青楼弦管酒如渑的烟火人间。

  当边关的士卒为岁寒冬衣薄而愁眉苦脸时,汴京城中的豪门大户们已预备好了赏雪盛宴。在开封,举办一场宴席并不需要主家费心费力,只要出够钱,专门负责替人操办宴席的四司六局定会安排得妥妥帖帖。富贵人家们只需安坐赏雪,一边饮酒说笑,一边观赏院中活灵活现的雪狮,是枝头悬挂的雪灯。

  一墙之隔的大街上,小贩们的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临近年关,开封城中满大街的商贩都在叫卖年节节物,譬如门神像、捉鬼钟馗像、辟邪桃木板、迎春桃符、招财年画等等……还有不少小贩走街串巷地卖叫干茄瓠、马牙菜还有麦芽糖之类除夕守夜时吃的的零嘴儿。

  开封城内,天子脚下,士庶同乐,以待年节。但是宫城之中,崇政殿内,贵为天子的赵祯此时却对着御案上的两份奏疏发愁。

  赵祯如今不过而立之年,生得眉目温和,气质温润,自他继位以来,待臣子们也很是宽厚,文臣们无不称颂他的仁德。只是,赵祯面色却是不健康的苍白,少了点血色,宽大的天子之袍也掩盖不住他瘦削的身量,整个人瞧着有些病弱之态。

  也无怪乎如此。毕竟自六年前起,赵祯便开始感到身体不适,虽不是什么重病,但就是会不时发作一下好彰显存在感,太医们对此束手无策。被病痛缠绵这么多年一直没好,赵祯气色能好才是怪事。

  崇政殿乃天子阅事之所,是天子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御案之前,韩琦与尹洙毕恭毕敬地垂手而立,低眉顺目,等候天子的决定。

  西北边关,西夏贼寇一直是赵祯的心腹大患。大宋与西夏对峙良久,败多胜少,三川口之败更是震惊朝野。天子命夏竦担任西北主帅,韩琦与范仲淹为副帅,对三位能臣给予了厚望。天子问边关攻守之计,身为陕西经略安抚使的夏竦左右为难。

  朝中相公们为了边关应用攻策还是守策早就挣得面红耳赤,但也迟迟没争出个什么结果。夏竦熟知西北军情,看得通透。他深知若是一味进攻,分兵深入敌腹,粮草不支,进退维谷,恐怕非但不能败敌反为敌军所败。但是天子似乎更倾向攻策,想要速战速决结束西北的战事。

  夏竦左思右想,干脆准备了两份策略,一攻一守,陈明各自的利弊,让韩琦和尹洙带着这两份边防策略赶赴京城,面圣上奏。

  天子看着御案上的攻守二策,长久皱眉不语。西北数十万兵士所耗军费巨大,战事拖得越久,消耗的财费越大,长此以往,国库定然无法支撑。况且,数十万兵力尽数派往西北戍边,恐生他变,赵祯心里自然希望能够速战速决,尽早结束战事。

  虽然赵祯心中倾向于攻策,但想起范仲淹所上奏疏,难免有所犹豫:“依韩卿家之见,攻守二策,孰优孰劣?”

&emsp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