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善举

  林家三姐妹定了定神

  领着许平安逛了圈新扩建的酒坊。

  随着茅台酒越来越抢手

  原先那个小酒坊的产量根本不够用了。

  这事儿许平安心里有数。

  进京前就交代木婉容可以放手扩建。

  加上村长刘何生和杨根顺帮衬

  现在酒坊足足扩成了原来的四倍大。

  把左邻右舍的土房子都并进来了。

  被征地的乡亲们反倒乐开了花——

  木婉容给的三倍补偿金太实在了!

  原本三五两的破草房,现在能拿十好几两。

  大伙儿拿着银子去村边盖新房,还能剩下不少零花钱。

  这么划算的买卖,扩建工程自然顺风顺水。

  隔三差五就有乡亲来打听:“啥时候拆我家房子呀?”

  拆迁拆迁,一步登天的话开始在村里流传开来。

  弄得木婉容是又好笑又无奈。

  场地大了,干活的人手也翻着跟头涨。

  眼下酒坊里五十多个女工忙活着

  多半都是村里兵户家的媳妇闺女。

  二十几口大灶昼夜不停,分三班轮流转。

  每月能出两千瓶百果香和醉仙酿,茅台酒也有一千五百多瓶。

  许平安看着这红火场面直点头。

  当初木婉容选林家三姐妹当管事真是选对人了。

  看完酒坊,许平安又转到麻纺工坊。

  这儿的变化也不小,比走那会儿大了两圈不止。

  新盖的两间夯土房结结实实

  改良过的织布机排了三十台整。

  虽说最近麻布价钱跌了点,可还能卖到一匹一贯钱呢。

  没想到这儿的女工有六十多人,除了平山村兵户家的女眷。

  还有不少都是许平安从没见过的生面孔。

  经过林家三姐妹介绍许平安才明白。

  听说在平山村干活能挣到钱,附近村子的姑娘们好多都跑来打零工。

  现在麻纺工坊也搞三班倒,每台织机配三个女工轮班,一台机器一天半就能织好一匹麻布。

  三十台改良织机昼夜不停,一个月下来能织出六百匹麻布。

  扣掉材料费、工钱和粮食钱,每个月少说也能给许平安赚五百贯钱。

  这可不是小数目了。

  看林家三姐妹那架势,好像还打算把麻布工坊再扩大些。

  其实赚多少银子倒是其次,能给这些苦命女人找个活路才是正经。

  转悠了大半天,眼瞅着到晌午了。

  几个做饭的婆子过来给林家三姐妹行礼:

  “管事,饭菜都准备好了。”

  “是不是让姐妹们开饭?”

  许平安定的规矩,工坊每天管女工两顿饭。

  可来做活的人越来越多,为了省开销。

  林家三姐妹干脆腾出个院子当大食堂。

  酿酒坊和织布坊的女工错开时间吃饭。

  许平安对这个安排挺好奇。

  他也想看看女工们吃得咋样。

  跟着林家三姐妹七拐八拐,总算到了工坊食堂。

  说是食堂其实就是个大场院。

  东边棚子底下砌着四个大灶台,几个婆子正抡着铁锹大的锅铲炒菜。

  场院当间搭了四个茅草棚,底下摆着长条桌和板凳。

  许平安大概数了数,这些桌椅能同时坐下六十号人吃饭。

  这会儿做饭的妇人们正端着木盆往桌上摆饭。

  主食是装在木头大盆里的小米饭。

  每张桌子还摆着几个大陶盆装菜,平时多是酱腌菜和现炒时蔬。

  今天居然破天荒有荤腥。

  其实就是猪杂熬的汤水。

  但对肚子里缺油水的女工们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好伙食了。

  最抢手的还得数许平安发明的豆腐。

  现在乡亲们都管这白嫩吃食叫‘平山白’。

  跟前世一样,豆腐被琢磨出各种新鲜吃法。

  像豆干、豆卷,还有拿菜油炸的金黄豆腐块。

  今儿食堂主菜就是大盆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